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江氏宗祠重修



  作者:

  来源:
 

2023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五(星期五)是个好日子。位于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竹坑社区茜坑村好不热闹,环境装饰,备足了!村里人着穿红马甲、带小红帽、鞭炮此起彼伏、锣鼓敲起来、军乐队奏起来,麒麟醒狮舞起来!真是百年不见的场面啊!


原来,多年破败的祠堂终于修缮完毕,今天是重光的日子。对宗族来说,最大的是两件,第一修祠堂,第二续族谱。参与者都是大功德。祠堂内的功德榜上有捐款人的名字,修祠理事会的理事,他们是:江伟雄、江慕鹏、江日忠、江竟辉、江仕海、江锦永、江锦明、江建辉、江伟波、江世豪。


茜坑村江氏族人准备祠堂重光庆典

宗亲们来了,他们有来自紫金好义的江氏兄弟,有来自淡水新桥江屋的江氏兄弟,有来自江岭赤坳的江氏兄弟。



拜祠的小狮子们(蒋荣耀摄)


仪式开始

庆典主持人江旭明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说到:“宗祠,是我们江氏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家族内的精神家园;宗祠,是用来供奉和祭拜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功德的地方。所以,大家对宗祠要有一份敬畏之心,去维护好我们江氏的传承美德。


“天下江姓一家亲,江氏一脉,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我们江氏,自古名人辈出,族史辉煌,祖先美德,万古流芳。纵观历史,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和崇拜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维护好族人为我们带来的这份荣誉。


“人类是有精神依托和精神安慰的传承,愿我们在先祖庇佑下,风调雨顺;愿江氏宗祠能为我们带来吉祥安康,幸福快乐!”


江氏宗祠重修,还引发一段发掘红色遗址的佳话。原来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本祠人江水组织本村20多青年成立抗日自卫队,维持地方秩序、打击小股日军、消灭抢劫的土匪、保护过往商旅。香港沦陷,东江游击队立即指派这支自卫队挺进香港,在香港西贡一带建立交通线,开创游击根据地,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前身和海上护航大队的前身。这段光辉的历史应当被人记住,刻碑立传、永传后世。茜坑人不愧是革命老区人,为坪山和深圳红色遗址版图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祠人蒋福财对记者说,“本村人还想将祠堂旁边的排屋重修立碑和做展览,作为红色遗址教育基地。”



人们在记述红色遗址的碑文前观看(蒋荣耀攝)


这段碑文记述着1940年4月茜坑村人士江水在茜坑江氏宗祠成立茜坑抗日自卫队的往事

江水,1965年被国防部授予海军上校军銜,是百年来茜坑江氏宗祠功名最高的,是茜坑村江氏的骄傲!


江水之子江山专程到香港西贡寻找父母的足迹,惊奇发现,西贡许多老居民还能记得起江水......


江水早年到香港讨生活,在赤柱英军兵营做帮厨,之后“跑火轮”在轮船上做厨师。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惠阳霞涌登陆,入侵华南。江水跟着坪山同乡曾生回到家乡,是首批参加东江游击队(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战士。江水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伤愈后徒步从吓陂村走回家乡,正值1940年4月,东江游击队被国民党三个师围追堵截,从坪山突围已经一个月了,部队不知去向。在一片黑暗中,江水独立在茜坑村拉起20多人枪的抗日自卫队。打击小股日军、土匪,维持地方次序,保护商旅。同年9月与茜坑村一河之隔的马鞍岭村的赖祥的自卫队合并,史称:茜坑·马鞍岭抗日自卫队。香港沦陷后曾生指派茜坑·马鞍岭抗日自卫队成建制挺进香港西贡地区,江水带一部分人留下,建立交通线开辟游击区,刘培带一部分人返回葵涌成立东江游击队海上队。江水自11年12月进入香港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一直活跃在香港游击战场。江水认识了港九大队西贡区民运干事李兆华并成婚。李兆华是马来西亚华侨,15岁参加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回国参战的......


江山说,他父亲从来不对他讲东江纵队、从不讲爱国的大道理。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八一厂看老战友,路上教我唱《苏武牧羊》,还有一次教我唱《满江红》。


江山一直致力于宣传东江纵队、宣传父母的事迹,早些年就在老房子旁的墙壁上订上宣传栏,上面有父母的照片和简历。数月前江山与叶凌商议“江水·李兆华夫妇故居展室”重新布展由叶撰稿设计。叶凌还编辑撰稿“茜坑·马鞍岭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碑文”。



位于茜坑村154号的东江纵队老战士江水·李兆华故居展室

今天,2023年11月17日,正值茜坑江氏大宗祠重光、茜坑·马鞍岭抗日自卫成立遗址被发掘、江水·李兆华夫妇故居展室开幕,真是三喜临门!在锣鼓喧天、鞭炮轰隆、舞狮舞麒麟,这动静太大了,惊天地鬼神!拜天神、拜祖先、等一系列你闻所未闻的的仪式在身着黄袍的主持引导下走着程序。香烛、鲜花、贡品惊艳!红色、黄色、蓝色融在一起、膜拜和崇敬融在一起!自信和豪横融在一起!传统和红色融在一起!鼓声,吓退一切阴霾和猥琐,显现英雄本色、阳刚正气!


进祠堂,有功名的人!进祠堂,江氏子孙!


点灯,绵延千秋!


家训家规,安身立命的根本!


供奉的牌位,告知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未经文字授权,禁止转载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