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华侨城

[粤港史窗]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自然与文化融合倾情打造特色主题公园

第二十七站 华侨城

  历史瞬间

  1985年8月28,国务院侨办、特区办联合发文,批准从深圳沙河华侨农场划出4.8平方公里土地,设立华侨城经济开发区。自此,华侨城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引进华侨华人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窗口和基地正式启航。

  如今,华侨城集团公司经过24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一家总资产逾400亿的跨地区大型国有企业。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叶志卫

  金秋十月,深圳华侨城仍沉浸在浓浓的国庆气氛中。在集团总部接受本报岁月如歌唱大风采访队时,华侨城集团副总裁刘平春的介绍,充满自信和自豪。

  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于1985年11月成立,整个开发建设由香港中旅(集团)公司负责,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旅游、科技、文化、住宅等多项功能。早在初创年代,华侨城就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其极具南方海滨城市与侨乡的风格和特色,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前来投资置业。

  1989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华侨城试营业,书写了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神话;两年后民俗文化村拔地而起,荟萃了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族建筑特色。1994年世界之窗开业,你给我一天,我给你一个世界汇聚了人类文化的精华。1998年,欢乐谷主题公园建成一炮打响

  2003年,一个集生态旅游、娱乐休闲、郊野度假、户外运动于一体的深圳东部华侨城全面启动建设。与此同时,华侨城集团在北京、上海、成都、昆明、武汉等多个城市遍地开花,打造世界一流的连锁主题公园,将华侨城品牌文化进一步推向全国。

  24年来,华侨城旅游紧扣中国旅游发展的主题,实现了从单体主题公园产品到综合配套旅游社区,再到旅游产业集群的层级式发展,开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主题公园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华·美术馆,共同构筑起一个在文化艺术资源上相互补充、联动发展的艺术三角。作为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华侨城旅游狂欢节迄今已成功举办8届,今年随着东南西北4个欢乐谷的建成,第一个全国性旅游狂欢节应运而生。

  著名的华侨城生态广场于1999年建成,以此为契机充分体现文化自觉意识。深圳湾大酒店在改造重建时,特意留下了酒店前一堵有20年历史的老墙;城区中部约6万平方米空地若上地产项目可赚几个亿,但华侨城再投1个亿建成了公共生态广场。

  华侨城把艺术表演转化为村寨景点表演、剧场式演出,以及大型广场艺术等多种产品,投入巨资建造了世界之窗的环球舞台,锦绣中华的凤凰广场,东部华侨城大剧院的亚洲最大LED屏。目前,华侨城拥有一支千人演艺队伍,多年来精品迭出。

  在中国,华侨城第一个引进文化主题酒店的概念,其中包括以意大利文化为主题的威尼斯酒店、以西班牙文化为主题的华侨城大酒店、以东南亚文化为主题的海景奥斯廷酒店和以瑞士文化为主题的茵特拉根酒店等。

  “持续创新是华侨城发展的源源动力,持续创新只为筑造城市品质生活。刘平春谈到,华侨城的开发建设一开始就秉承在花园中建城市理念,遵循以旅游主题地产为特色的成片综合开发和运营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生活体验和综合优质的文化元素。

  华侨城集团大打生态旅游牌,建设近10万平方米湿地工程,还将原来的集中污水处理方案改为分散式处理方案,用处理过的污水来浇灌花木等等。位于大梅沙海岸的东部华侨城,占地近9平方公里,斥资35亿元打造,集生态动感、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多项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如今的华侨城集团公司,已被文化部命名首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行列。

  回眸

  让都市

  回归自然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叶志卫

  文化不仅是华侨城的根和魂,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华侨城人的共识就是:用智慧锻造快乐,以创新带动发展,让都市回归自然。

  就像初到北京旅游的人一定要到天安门广场一样,新到深圳的人,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等大型主题公园一游,必不可少。而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园,都是华侨城精心创造的文化品牌。

  金秋时节,国内投资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主题公园——欢乐谷在上海开业。从1998年的深圳,到2006年的北京,再到2009年的成都与上海,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各具特色,东南西北齐欢乐的创想得以实现,经营模式也从静态观赏型向快乐体验型转变。

  华侨城人不无自信和自豪。

  华侨城创建了全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旅游产业群,旅游收入年年攀升。至去年底,华侨城10余处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32亿人次,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利润21.5亿元,连续7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华侨城成功开启中国主题公园连锁经营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经典。

  “创造奇迹的主要因素是创新,华侨城集团总裁任克雷说的很深刻,华侨城靠文化底蕴兴办主题公园,将文化要素注入主题酒店,将文化氛围融入主题地产,让核心产业都拥有文化内涵,从而成为文化经济的先行者。

  试想,为了一棵老榕树,锦绣中华的锦绣阁后退数米为其让路;为了不破坏深圳湾红树林鸟儿的栖息地,原定建于华侨城波托菲诺项目的湖心别墅取消;在东部华侨城,开放式观光缆车和森林小火车衔接的生态型交通、风能和太阳能互补的绿色照明,还有五彩的湿地花园……

  自然与文化两种元素有机融合,很美很经典!

  人物1

  王刚

  锦绣中华民俗村坚持创新

  本报记者 叶志卫 金涌 王奋强

  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刚,老家在福建,父母是缅甸归侨。毕业前的1988年,父母推荐说,你去深圳华侨城求职看看,听说那里发展得很好。于是,他一路南下,在罗湖火车站坐上一辆中巴,沿着尘土飞扬的土路,前往求职。

  “那时候,华侨城这一片好荒凉,不禁有点失望,一片山头,靠着深圳湾,这就是华侨城?我有点疑惑,还有点不甘心。王刚说,大学毕业时,他先被分配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一番折腾之后,最终选择到了华侨城。

  王刚先被分配到集团部门从事三资企业管理协调。一个搞机械制造的研究生,对这个工作一头雾水,还好,当时读了两本书:《中外合资合作实务》和《如何看财务报表》。第一本让他明白怎么搞三资企业管理,第二本让他看懂财务报表,知道如何跟外商打交道。

  “当年民俗文化村立项时,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是我写的呢。王刚告诉我们,1990年,锦绣中华开业后发展得很好了,华侨城决定增加民俗村景点,分配他负责项目报批,于是执笔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他说,当时,我对报告写作很陌生,只好捧着一本书依葫芦画瓢,两周内搞懂了组织架构、投资回报等陌生的名词。

  王刚告诉我们,其实,在向市外资局申请投资建设这个项目之前,有位新加坡商人也曾立项要做一个民俗村,地址选在罗湖的梧桐山,但是迟迟没有动工。政府本着不能重复建设的原则,开始并没有通过我们的申请。后来,是以锦绣中华扩建工程的名义开工建设的,开业之后才叫中国文化民俗村。

  锦绣中华景区和中国文化民俗村景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大受国内外游客欢迎,1993年达到了顶峰,两景区一年的入园人数达到720万。这个记录一直到2007年,才由华侨城三大景区一起的入园人数打破。20多年来,锦绣中华和中国文化民俗村的营业收入达到35亿,利润11个亿,上缴税收2.8个亿,境外游客在三成左右,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谈到锦绣中华民俗村的未来,王刚说,我们的中国文化内核不会变,但是景区会一直创新下去,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线索去寻找主题,以游客的体验为核心,不断提升现代主题公园品质。

  人物2

  周平

  世界之窗不断增设新景点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叶志卫

  周平现任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这一知名景区掌门人,他的职责就是率领麾下团队不断地让景区焕发新鲜魅力,吸引足量的人流。而不断刷新推出的舞台剧,已成为一批批观光客长年留连世界之窗的视听盛宴。今年国庆前夕推出的新舞台剧《天地浪漫》重磅登场,极具震撼,再一次为世界之窗牢牢地吸住了人流。

  回望人生历程特别是华侨城集团的工作经历。言语不多的周平坦言,这里集中了中国主题公园的顶级人才,我对自己在华侨城15载的人生历练,倍感珍惜。

  周平原来所学专业是通讯,参加工作6年后考取了研究生,攻读管理工程专业。1993年毕业,他南下深圳,来到通讯工业公司一下属单位,这是一家在八卦岭工业区生产光纤的企业,干了不足一年。

  正值华侨城实施整顿改革之机,周平激情加盟,被招聘到建设指挥部,就任企业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参与一系列下属企业的关停并转,涉及制衣、制表、家具、纺织、印染等20多个行业的40多家企业。时光流转至2003年,周平转战东部华侨城,担任筹建办主任。2005年10月,周平赴任世界之窗总经理。

  在世界之窗这个开发日益成型的成熟景区,周平带领员工,在市场上保持其独有的价值和鲜明特色,继续保持了这一老景区平稳的格局和营业状况。

  8年前,世界之窗建成了一个拥有120米长跑道的滑雪场,据此,公司开始筹划冰雪世界项目,2006年动工兴建,一年后竣工,建成了2400平方米的滑冰场。新建的滑冰场与滑雪场共同组成了冰雪世界,成为国内乃至亚洲将有机叠加在一起的最大的冰雪世界。

  正是由于不断有新项目的添设,世界之窗才保持了稳定的入园人数。在周平看来,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为老景区注入新鲜活力。步入2009年,世界之窗又推出了动感新世界大型活动,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今年9月28日推出的《天地浪漫》舞台剧,二是今年10月与上海华侨城共同推出的悬挂式动感影院《飞跃美利坚》。

  行者无疆,采访一结束,周平即飞赴武汉,踏上参与武汉华侨城项目筹建的旅程。

  人物3

  郑维

  欢乐谷魔法乐园令人心仪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叶志卫

  在深圳欢乐谷公司总经理郑维的眼中,欢乐谷是一场自主创新的国产旅游品牌的展示,更是一场持久的文化狂欢。

  作为华侨城集团民族自主创新的主题公园连锁品牌,在全球主题公园巨擘美国迪士尼、法国未来乐园等纷纷登陆中国之际,欢乐谷与狼共舞,从深圳燃情出击,在全国谋篇布局,2006年北京欢乐谷开业迎宾,特别是随着今年1月成都欢乐谷、今年9月上海欢乐谷的建成开业,业已形成了东西南北,欢乐中国的局面。

  1998年10月1日,这天深圳欢乐谷盛大开业。而截至2008年,欢乐谷已一骑绝尘,连续3年跻身亚洲旅游十强,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家斩获这一殊荣的机构。郑维介绍,深圳欢乐谷国际魔术节独步全球魔术界,引领风骚已10年之久,成为仅次于摩纳哥蒙特卡洛的国际魔术节。

  2000年,欢乐谷举办首届国际魔术节,同时承办了中国第二届金菊奖,自此推热了中国的魔术事业,此届金菊奖金、银奖获奖选手,后来都先后在世界魔术大赛上获得金奖。欢乐谷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国际魔术节,至今已历十届,每年都邀请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顶级魔术师前来献演。

  作为深圳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2004年第五届国际魔术节,欢乐谷魔术节被列为国际文化产业博览大型主题节庆活动项目。2005年第六届国际魔术节,亚洲魔术联盟总部正式落户深圳欢乐谷。2007年,国际魔术联盟(FISM)主席艾瑞克·艾斯文亲临欢乐谷第八届国际魔术节参加了系列活动,并为深圳欢乐谷颁发了国际魔术联盟(FISM)特别荣誉奖。欢乐谷国际魔术节,不同于任何一个只针对专业人士的国际魔术节,它的受众更多是广大的游客。

  结束采访,郑维赠书一册,这是集十年管理精髓于尺幅之间的一部著作《中国的欢乐谷》。据称此书已成为中国主题公园管理层人手一册的必备宝典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吴铠峰 摄

金涌 王奋强 叶志卫

 

游客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邱海彬 通讯员 袁水灵摄

深圳华侨城雄伟壮观。 (资料图片

华侨城世界之窗原址。 江式高 摄

王刚回忆往事

周平动情讲述

郑维畅叙心声

 

 

 

 

 

 

   
深圳华侨城


华侨城原址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