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人民南

[粤港史窗]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速度人民南商圈演绎奇迹

第二十一站人民南

历史瞬间

  “八十年代看罗湖,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开发建成区。在罗湖,以国贸大厦为中心辐射开去的一平方公里商业圈,被称为人民南,亦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宝地

  这里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这里曾经是全国人民向往的购物胜地,这里曾经是深圳商业、改革开放成果最突出的展示地。

  然而,随着城市中心区西移、众多商圈崛起,尤其是人民南本身的发展放缓,有一段时间,人民南沉寂了,被淡忘了。一直到2006年冬,人民南经过3年的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人民南重新出发,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解密

  小平登上国贸大厦

  本报记者 金涌 叶志卫 王奋强

  小平一直关注经济特区。1984年1月,小平首次视察深圳时,就曾站在国商大厦的楼顶遥望对面建设中的国贸大厦,当听说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惊人速度时,他高兴地说,下次来深圳一定要到国贸去看看。

  1992年春,小平来到阔别已久的深圳,兴致勃勃地登上国贸大厦旋转观光层,发表了重要谈话,由此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

  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去年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据他回忆:那天,小平面窗而坐,目光炯炯,尽情饱览深圳风貌,外面就是日益兴旺的人民南商圈,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顺着老人家手指的方向一一向他介绍,那是通向火车站的人民路、建设路、和平路,再往远看,就是香港。

  在充分肯定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后,小平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李灏说:我记忆很深的是,当时小平教导我们办特区,首先要敢闯!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江泽民、胡锦涛也都曾先后来到深圳,并都登临国贸大厦,题字留念。江泽民曾两度登上国贸旋宫,肯定了深圳特区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胡锦涛也肯定深圳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作出重要指示。

  见证

  “没登国贸不算来过深圳

  本报记者 叶志卫 金涌 王奋强

  深圳东自东门南路,西至和平路,北起深南东路,南至罗湖口岸的罗湖口岸经济区被形象地称为金三角,横穿南北的人民南路,因是金三角的主要干道和区域,便成了金三角的中轴线。这里就是被深圳人俗称的人民南

  不过,在人民南土生土长的老居民看来,这里曾经是一条铁路旁边的一片水塘。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这里曾经是不少省市的供港基地,建有不少的猪圈、羊圈等等,往香港运送的家禽家畜在这里检疫后,再送往香港。

  上世纪80年代初,老居民们突然发现人民南大变样了,水塘被填平,整个片区突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汽车在飞奔,水泥搅拌机在轰鸣,在巨大噪音和尘土飞扬中,一座座高楼像雨后竹笋,突然之间了出来。

  这是城市发展史的一个奇迹。尤其到了1984年,人民南的标志性建筑国贸大厦建成后达到了顶峰。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深圳。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在这里诞生,并最终成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鲜明的符号之一。在之后的几年中,人们争相目睹它的风采,造就了人民南商业片区的繁荣。

  那时候来深圳的游客,都以来人民南购物、登国贸在旋转餐厅吃饭为荣。免税商场、国贸商场、深国商……云集了众多商业项目的人民南,不但曾经是深圳人必去的购物所在,也是绝大多数外地人来深圳的最后一站,在这里购买各种新奇商品带回内地。

  国贸大厦建成以来,迄今有600多名国家领导人和国外首脑来这里参观,来此旅游、购物、就餐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当时人们就流传着没登国贸不算来过深圳这句话,这里的商业、餐饮在当时属高档消费,但是很多内地的观光客还是踏破了门槛,人们的普遍心态就是:国贸是改革开放的标志地,能来这里实地体验一下,多花点钱也心甘情愿!那时候全国人民都以在国贸留影为荣。

  很多人都曾经被国贸的雄风所震撼,一下火车就直奔国贸,虽然之前也听说过国贸,但是当身处其中时,还是被这个雄伟的建筑所震撼。里面各式各样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所带的钱就花去了一半。一位在1993年参观国贸的王阿姨说。

  不但国贸如此,其他商场也是被挤得水泄不通。1982年前后,深圳国商率先在人民南开了一家数千平方米的商场,由于地处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罗湖口岸,国商当时被誉为国门第一商

  1988年友谊城建成,它是深圳第一个全封闭式商业建筑。当时,国内的许多商业企业都不理解,觉得这样的建筑不适合用于商业,而国外的企业则惊叹深圳有这么先进的商业设施。由于某些原因,这里并没有统一进行商业经营,而是租给一些商户,有的经营服装,有的开餐厅,还有证券公司等,比较杂乱。1990年初,友谊城对商场进行了统一规划,引进了一些知名品牌,两万多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全部用来经营服饰,从这个时候开始,友谊城成了奢侈服饰的代名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深圳的变化也是一日千里,人民南已经不再是人们购物消费的唯一选择,国贸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步入低谷。东门商圈、华强北商圈、南山商圈等商业地带的崛起,分散了人们的购买力。人民南商圈由于起步早,规划受限,加上业态组合、定位上因循守旧,同质化现象突出,在与其他商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人民南开始沉寂了。

  “100元3件全部商品1折起亏本甩卖”……这样的标语曾经在国贸时代广场商场里随处可见。很少人能想到,这个堪称深圳标志性建筑、一度风光无限的老字号商场,竟以如此姿态向市民道别。

  深圳人对人民南怀有浓厚的情结,毕竟,这里曾经创造出深圳速度,这里见证过特区初创繁荣时期,这里是深圳人最骄傲的地方。人民南的衰落刺痛了深圳人的心,这里必须被重启,再次腾飞。

  从2003年起,政府投入重金启动人民南改造工程。经过3年的努力,失去了昔日光泽的人民南,在2006年冬天,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新的人民南洗去岁月痕迹后,变得光芒四射,它和华润中心商圈、东门商圈连成一片,构成罗湖区的金三角,形成深圳面积最大、业态最全、人气最旺的中心商业区。

  回眸

  改变的动力

  本报记者 叶志卫 金涌 王奋强

  人民南的历史,印证了这样的一句话:不改革就没有进步。

  人民南曾经是改革的代名词。多少人在这里冲破藩篱,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多少人被国贸雄伟的英姿所鼓舞,获得了新的力量。那时候,流传着这样的话,没登国贸不算来过深圳,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它在时代的大潮中,插上了深圳速度的鲜艳旗帜。

  改革成就了人民南,改革也会把人民南落在后面。曾经创造出深圳速度的国贸,见证过特区初创繁荣时期的人民南,也一度风光不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在改革的排头兵深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曾经沉寂的人民南,当时还不算老,但步履蹒跚的她,要实现返老还童,最好的药还是进行改革。三年的改造,让老人民南洗去了老旧的面容,新人民南光芒四射。改革似乎是一剂除皱剂,让今天的人民南重新焕发了活力。

  今天走在人民南的路上,明亮的路灯、遥远的塔楼灯、闪烁的树灯、各种景观灯交相辉映,各大商场里人头涌动,这一切似乎都向路人诉说一个道理:曾经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的动力。

  人物1

  钟鹏翼 张高扬 何文

  植根沃土见证商业奇迹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叶志卫

  友谊贸易中心董事长钟鹏翼、金碧酒店总经理助理张高扬、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公共事务总监何文,三位分别来自商贸和酒店业界的高管,亲历所在企业创造的商业奇迹,见证了人民南的繁华起伏,与我们共话人民南的沧桑与辉煌。

  友谊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南根生土长起来的老字号。在钟鹏翼满怀感恩的记忆中,友谊城是1986年在原来的一片农田上破土动工的,到1988年建成竣工,当时这里连道路都没有,友谊城旁边的小路就被命名为友谊路,沿用至今。

  “当年组建这家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中国商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交流进行探路。如今,这家企业的这一历史使命已然完成:2005年友谊贸易中心完成改制,国有资本退出,改由管理层和员工全部持股。在商业氛围浓郁的人民南运营21年后,最初投资友谊贸易中心的股东们获得了超过3.5亿元的回报。

  张高扬告诉我们,他是在1987年底赶赴深圳参与筹备金碧酒店开业的,至今已在酒店工作了近22个春秋。如今金碧酒店所在位置,原来是云南省转运站,从云南长途运输来的生猪、活牛及其他土特产,在这里进行检疫后转运香港。改革开放后,转运站升格为云南省驻深办。最初由云南各地市州集资5700万元,在转运站原址建设云南大厦,至1988年建成开业时,才改名为金碧酒店。

  1988年金碧酒店开业时客似云来,那时,整个人民南片区仅有新都酒店一家星级酒店,金碧酒店2002年由三星升级为四星,成为深圳第一批挂牌的绿色酒店。2004年至2007年,年年实现利润都在700万元以上,连续多年来跻身罗湖区的重点纳税单位。

  地处深圳火车站近前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有如一道城市风景。何文告诉我们,香格里拉的前身,是1979年深圳最早的合资餐厅友谊餐厅,当时是深圳市内仅有的两处使用外汇券的经营场所,走俏边城。后来,这里服务大厦、亚洲大酒店等几经变身,1992年正式建成开业。有幸执守在人民南这块比邻口岸的商业旺地上,酒店目前每年上缴税款都在2000多万元以上。

  人物2

  梁永建 刘光新 邓志强

  继承创业传统

  再铸商圈辉煌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叶志卫

  “建设者梁永建,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书记。经营者刘光新,市物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管理者邓志强,罗湖区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三个书记,和人民南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梁永建首先谈道,中建三局一公司是特区建设初期的一支铁军,国贸大厦、熙龙大厦、新都大酒店、深圳发展中心、天安国际大厦、佳宁娜友谊广场、嘉里中心……在人民南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凝聚着一公司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高层楼宇。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

  “那是1981年,一公司千众人马和大型机械,从湖北荆门基地赶赴特区,在建成第一门诊部、留医部、电信枢纽大厦之后,又一举夺标,拿下了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承建工程。梁永建说,从老总、技术人员到工人,吃住在工地,苦战巧干,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大面积内外筒整体同步滑模的新工艺,使主体标准层的施工从开始的7天一层,提高到5天、4天一层,而到31层时开始创造持续3天一层的特高速度,由此跻身世界建筑业的先进行列。

  梁永建很激动,到国贸大厦竣工落成,历时37个月。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使我们公司名声大振,继续争先创优,继国内钢结构第一楼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之后,又以两天一个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384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2005年10月,20多万市民踊跃投票选举出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建筑就是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

  “是啊,国贸大厦建成后,一时间,成为了海内外来深者必经之地,鼎盛时期日客流量达3000人次。据统计,建成至今已接待国内副部级以上、国外首脑人物600多位。国贸大厦甚至被称为市政府第二接待办,为此集团还成立了专门的接待机构。刘光新告诉我们,伴随着特区的成长,市物业集团走过了27载春秋,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物业管理、出租汽车营运等为辅的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格局,并于1992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邓志强告诉我们,人民南商业圈高楼密集,大小企业逾万家,日客流量30万人次,经济总量占了罗湖区三分之一。整个改造工程总投资4亿多元,项目11个,2003年10月正式动工,经过150天的奋战,改造工程全部完工。2006年12月22日晚上8时15分,随着按钮启动,人民南华灯齐放,完成了华丽转身。

特区建设初期的人民南。(资料图片)

繁华的商业旺地人民南。本报记者 丁庆林 摄

人民南华灯齐放。 本报记者 丁庆林 摄

张高扬、何文、钟鹏翼(由左至右)

梁永建、邓志强、刘光新(由左至右)

1984年9月4日,国贸大厦封顶。   江式高摄

 

 

金涌 叶志卫 王奋强等

 

 

 

   
特区建设初期的人民南


繁华的商业旺地人民南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