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深南路

[粤港史窗]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改革开放30年,深圳的公路里程从720公里延伸到2037公里,

路网密度与道路等级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

横跨东西纵贯南北条条大道舞彩练

第十七站 深南路

  历史瞬间

  1979年,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在蔡屋围到上步工业区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沥青,于是深南大道诞生了,人称深南路

  特区初创时,我们脚下这片近2000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720公里的公路。然而时至今日,深圳公路里程已达到2037公里,公路网密度99.3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与道路等级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

  大鹏振翅,彩练飘舞。改革开放,铸就了闻名遐迩的深圳速度,同样也铸就了深圳公路奇迹,迅速达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公路建设50多年才有的成就。

 沐浴改革春风实现快速发展

  蓦然回首,深圳市公路部门多位从特区建立之初就奋战在公路建设一线的老公路人,一谈起深圳最初的公路建设环境时无不慨叹:紧靠火车站的建设路,到1978年时还是一条十分简陋的沥青路,基本见不到汽车,要设计勘察道路,只能坐在别人的自行车后架上前往工地,经常要翻越多个小山包才能到达另一个区域。

  展阅当年的史料照片,记者发现,建设路在当年的深圳已经算最好的道路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深圳720.3公里的公路中,低标准沥青公路仅有20多公里,其余都是沙土路,且桥梁危险排水涵洞淤积,年平均好路率仅有22%。

  沧桑巨变让人平添万千感慨。当年真是车难行,人难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使得一切很快大变样了。这是老公路人的一致看法。深圳特区建立后,深圳市公路局恢复建制,正式挂牌运作,随即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深圳公路建设进入了健康发展时期。1979年1985年6年间,全市共投资2264万元对沙土路进行升级改造,市域内的木质桥梁和危桥也基本消灭殆尽。

  新建扩建升级改造高潮迭起

  纵目遥望,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往来广州的路崎岖难行,还必须经过深塘、万江两个渡口,往来省交通厅办事的公路局人员早上8点出发,下午3点才能到达目的地。1982年,107国道被修整为二级沥青路,1988年又扩建为双向6车道的一级路,成为深圳伴随改革开放快速崛起的缩影。

  建设热潮方兴未艾。从1988年开始,市公路部门先后修建205国道深圳段、省道平蛇线深圳段以及平沙、松白、石观、观光、塘明、坪西、惠庙线公明羌下一级公路等多条公路干线,为处于初创期的深圳特区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支撑。

  勇立潮头,深圳成为全国最早实现镇镇通一级路、村村通水泥路的城市之一。从1986年直至进入新世纪,深圳公路大规模新建扩建、升级改造的高潮迭起,精彩不断,每年都有高等级公路建成,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快速高效的公路骨干网。

  据统计,七五期间深圳共投资1.04亿元,新改建公路118.4公里,修建水泥路695公里、沥青路119公里。八五期间深圳共投资25.1亿元,新改建高等级公路257.53公里,新建大型立交桥3座,公路密度达72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系列鲜活的数字背后,展现的是深圳公路事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无畏探索的锐气:深圳公路在全国业界最早开展工程招投标,并开展养路费切块包干,解决建设资金缺口,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公路建设模式的探索实践,为全国公路网加快建设贡献了丰富经验。

  铺平城市新一轮大发展跑道

  3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从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日前被国家授予全国唯一一个创新型城市称号,吹响了深圳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随着深圳由二元化向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转型,全市建设重点正持续向特区外转移,公路建设也进入了公路城市化的全新阶段。

  2007年,107国道深圳段完成了新一轮改建,平坦宽敞的主道提高车流通过速度,辅道与其他道路四通八达,还可供4车并行,路灯、红绿灯、人行天桥、公交停靠站等设施一应俱全。宝安客运站负责人杨先生高兴地说:这样的一条路可以当两条路来用,车站门口再也不堵了。

  焕然一新的107国道,兼顾市政功能,提供更全面的通行服务,成为深圳城市化公路改造建设的一个缩影。公路建设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跟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建设,转变为及早布局提高服务能力的前瞻性建设,为深圳新一轮大发展铺平了跑道

  道路建设的笔墨始终挥洒自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3年以来,市公路局共启动丹平路一期、五和大道、平吉大道北段等30多个公路城市化改造扩建项目,横坪公路、坂雪岗大道南段等项目先后完工。

  回首30年来深圳公路的变迁,深圳公路人无不豪情满怀:全市主干公路城市化改造正加班加点地进行,完成后公路将一改标准不高、设施不全、路灯不亮、景观不美,成为深圳在公路建设升级方面的最新探索成果。

  在通衢大道纵横勾勒的特区热土上,在共和国60华诞、改革开放30年之际,深圳公路事业也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加快城市化公路项目建设,多快好省地实现市政道路和公路的功能融合,浓墨重彩地构建城市化公路新格局。

  解密

  深南大道:深圳第一迎宾大道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提起深南大道,溢美之词甚多:第一大道、迎宾大道、景观大道、平安大道、人文大道……然而,诸多参与规划、改造深南路的建设者更爱说:看,我们的深南大道,多像横贯东西的北京长安大街!

  “1979年深圳市成立时,只有两条水泥路,全长不到2公里,一条人民路,一条解放路,其他全是砂土路。老深圳袁焕成告诉我们,在深圳试办出口特区,香港的爱国商人和中小业主过了罗湖桥,到深圳来了解情况,洽谈合作。可一过罗湖桥,只能坐农民的单车后座进城,一趟下来,满身的土!

  不能让飞扬的尘埃把港商呛回去!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在蔡屋围到规划中的上步工业区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于是,深南大道诞生了,人称深南路

  为何把这段路叫深南大道?据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介绍,最初我们并没有给这条路想好一个名字,因为,深圳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南头一甲村,这条路也计划从原来的深圳镇一直往南头修,就叫了深南路,并且一直叫下来。

  1979年7月,酷暑高温的季节,陆丰建筑第六施工队承接了深南路的开路任务,写下了深圳创业史上的第一笔。工地没有路,运输没有汽车,成千上万的土石方是用板车拉走的。老队长叶建国回忆,该洒沥青了,我们用铁皮焊了个土漏斗,足有20斤重,让两位身板好的人用手臂举得直直地操作。那天,一位洒油工的胶鞋脱不下来了,原来沥青把胶鞋烫熔,把裤子给粘住了。

  翌年的金秋时节,自蔡屋围到上步工业区的第一段修通了,全长只有2.1公里,7米宽,仅够两台车来回并行。但是在当时来说,这条路,已经是特区里最长的路了。从1982年到1984年底,首次扩建工程完工,深南路拓宽到50米。1985年竣工开业的上海宾馆成了市区和郊区的坐标,以及现在和未来的界碑。1987年的春节前,深圳把铁路用高架桥托起,长达6.8公里的深南大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十里长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上海宾馆到南头古城18.8公里的深南大道开建,经过两年零两个月奋战,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路幅宽达135米,深圳自此走上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2006年9月28日,根据人大代表的提议,针对市民的安全诉求和交通事故增发的事实,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市政府启动深南路改造工程。其中蕴含不少先进理念,如高科技路,铺路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从新加坡进口,至少使用15年;环保路,行车噪音下降2个分贝,沿路增设多个公交站点及仅供公交车使用的转向车道;人本路,主干道以行人优先,增加斑马线、信号灯设施、过街通道,降低了车速,增强了行人的安全。

  从今年初开始,鉴于道路改造以及地铁施工对深南大道绿化景观的格调等造成破坏,深南大道启动路面修缮、交通改善二期工程,以及绿化改造工程。我们相信,这条与深圳人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大道,将会变得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美丽。

  人物

  路木生

  燃情岁月汗水倾洒边防路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年届6旬的路木生,今年2月刚刚从深圳市公路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休。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公路,在他逾40载的职业生涯中,近30年是与深圳公路事业密切关联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前,他就奔赴深圳东部,投身边防道路建设;再次折返深圳公路战线后,一路挥洒心血直至退休。

  梦回燃情岁月,1968年,19岁的路木生就在广东省交通厅工程处参加工作。5年后,他进入湖南大学土木系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就读。1976年,刚刚完成大学学业的他,就与5名同学加盟省交通厅工程处组织的边防工程队,径直开赴宝安县大鹏公社,投身0750工程建设,这是条边防路,沟通大鹏王母与下沙之间仅有的一条路,长约4公里。当时,1975年就动工的0750工程,已历经一年建设,接近收尾。虽在大鹏投身公路建设时仅短暂逗留,但就是在这段时日里,路木生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大鹏公社的一名女干部。

  随着0750工程的鸣金收兵,路木生旋即转战0750工程,这是连通盐田到葵涌的一条边防路,全长23公里,建设标准为宽6.5米的4级公路。当时整个宝安县滨海东部,海天苍茫,群山起伏,根本没有道路可供通行。0750工程所需的建材、水泥、钢筋等大件,全部是靠海上的船只运输到岸的;而边防工程队所需的蔬菜、口粮等生活日用品,则是靠人挑到现场的。施工现场还没有机械设备,全部靠人力,靠板车。路木生和施工队员们吃住全在工棚里,遇到台风登陆,工棚顶被狂风掀跑,他们只得饱受暴雨的洗涤。

  当时还没有计算器,路木生就和同伴白天爬山越梁,徒步外出搞测量,晚上则在工棚里就着昏暗摇曳的油灯,靠霹里啪啦地拨动算盘珠子来计算标高,计算工程预算。路木生告诉记者:那时他刚刚大学毕业,每月工资仅有47元,工地补助每天仅3毛钱,整天风吹日晒,凉茶费一个月不过5元,但因为是从事野外作业,口粮管够,每个月可以有40斤的供应。

  1977年5月,已在建设一线擢升为工务股长的路木生,再次移师参建770工程,开始在工程技术上全面负责。这也是一条边防道路,从大鹏王母到南澳西冲口,全长22公里多。耗资370多万元,历时1年的艰辛建设,770工程至1978年冬全面竣工,世代在山路上摸索前行的西冲群众喜不自胜,把为他们修筑第一条公路的路木生等人视为恩人。

  “边防工程队继续留在深圳,开始全面着手建设黄贝岭沙头角的公路。路木生则被组织调到惠州前往参加东江大桥建设。1980年9月,当第一个孩子刚刚出世两个月之际,路木生又被派往非洲,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赞比亚公路专家组工程师。孤苦落寞的异国时光,他全情投入工作,直到在赞比亚参与建完36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后,他才回到祖国。1983年他向组织提出调往深圳的要求,是年4月,他被调往深圳市公路局的前身深圳公路公司工作,到一工程队担任现场主任。期间,他参加了旧布龙路沙石路面沥青改造工程、背仔角葵涌近10公里沙石路面的沥青改造工程。1984年,经民主选举,路木生脱颖而出,就任公路公司副经理,主管收养路费及路政管理工作。

  奋进的脚步没有片刻的停歇。1989年初,路木生牵头组建深圳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就任院长兼总工程师。他身先士卒,带领麾下的团队先后为深圳设计改造了长达200公里的道路,比如宝安县城石岩道路、松岗白芒一级路、观澜龙华一级路、观澜南环路、龙岗平湖一级路、龙岗坪山一级路、坪山南澳一级路,以及石岩官田接松白路等等。

  与道路建设的情缘难解。1995年12月,就任深圳市公路局副局长后,路木生主持建设的道路有:坪山南澳西冲一级路、龙大高速公路、公明东莞黄江一级公路等等。深圳目前近万公里的道路建设成就,令这位老公路引以自豪。回望一路挥洒的汗水,路木生显得十分谦逊、平和。

  人物

  李克印 张人廷 张金铎

  顶风冒雨日夜抢建深南路

  本报记者 王奋强 金涌

  78岁的李克印和张金铎,还有73岁的张人廷,3位曾经为深南路建设挥洒过辛勤汗水的铺路先锋,围坐在华泰企业公司二楼的会议室里,与记者回顾当年战天斗地、顶风冒雨抢建深南路的艰辛历程。

  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触手可及的昨天。在张金铎老人的讲述中,1982年3月,深南路市委上海宾馆段破土动工,作为华泰企业公司第二工程处副主任的他,出任深南路建设现场总指挥,就是他最早率领员工开赴深南路建设工地的。

  深南路开工之后,深圳很快就进入了雨季,高温、雨水和泥泞不停地袭临工地,但参建深南路的500多名华泰员工虽刚从北方转战而来,经受着高温和湿热的严酷考验,以饱满的热忱、高昂的士气全情投入,日夜抢赶工期,任劳任怨,甚至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人提出要加班工资的现象。

  曾经转战甘肃、陕西、四川等核工业建设一线的华泰公司,挖山填沟的工程干过不少,但市政道路建设还是头一次。时任二处主任的李克印一到深圳,就急风似火地找到黄贝岭大队,当即从那里借来了两台挖沟机,投放到深南路工地。也是为了圆满完成深南路的建设任务,华泰公司精心筹划,添置设备,专门在北环路一侧建设完成了一条沥青搅拌线。

  总工程师张人廷,是1982年5月1日莅深主攻施工组织设计的。他告诉记者:深南路是由武汉钢铁设计院设计的,当初设计为50米宽的市政道路,磅礴大气。然而,1982年的夏天,深圳雨水频密,雨量滂沱,台风也多,而且全部累积在华泰公司抢建深南路的工期内。

  在3位老人的共同记忆中,在开挖深南路与华强路交会处的两侧管道时,施工过程就是一幅战天斗地的壮观现实图景:这里的现场施工难度非常大,不但要铺设深南路的管网,还要同时兼顾将管网向南、向北延伸。加之当时深圳的城市排水系统远未形成,白天机器片刻不停地轰鸣,刚刚将沟挖到了6米多的标准深度,当晚夜降豪雨,刚刚挖开的沟渠中第二天蓄满了积水,就连现场施工的跳板都漂到了水面上。李克印、张金铎等人马上调集抽水泵现场抽水,直到将作业面的积水全部抽干,随后的作业步骤才能逐步铺开。豪雨反反复复,现场几起几落,但工期仍在顽强推进着。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华泰人顶风冒雨,抓质量,抢工期,倾洒心血和汗水,昼以继夜地苦战近半年,至1982年8月,深南路市委上海宾馆段已顺利建成通车。就在抢建深南路的同时,华泰公司分兵投入,在红荔路、红岭路、笋岗路几条道路建设上全面开花,齐头并进,并在1982年内将上述道路全部建成竣工。

  时光悠悠远去,但华泰人当年抢修深南路、红岭路、红荔路、笋岗路等经典往事,至今仍珍藏在许多老深圳的记忆中。

  回眸

  “彩练当空舞

  鹏城尽朝晖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横贯东西,纵深南北,谁持彩练当空舞?

  经济特区的开路先锋

  在我们的眼中,深南路,这条全长20多公里、横贯东西的大动脉,承载着特区内的主要客运交通,也承载着无数深圳人的愿望。它是一条路,也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

  曾记得,特区初创时期,为不让飞扬的尘埃把刚跨过罗湖桥的港商呛回去,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大规模改造。于是,碎石路面铺沥青,一条形似北京长安大街的城市迎宾大道——深南大道诞生了。

  这是特区的奠基礼,政治、经济、文化由此沿这条道路延展、攀升。

  历史上深南路几经改造、几经变化,但由于年久失修诸多原因,留下了一些伤病,影响到功能的发挥。2006年9月,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科学决策,实施了路面修缮及交通改善工程。一条重要的原则:公交优先、以人为本,保质量、保工期、保畅通、保安全。

  改造后的深南大道焕然一新,处处体现着对市民的关怀和贴心:港湾式停靠站有效分流进站车辆,公交走廊和地铁站无缝接驳,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交通功能有效放大,市民出行更方便,改造后的深南路,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顺畅之路、人文之路、景观之路、绿色之路。

  今年,由于地铁2号线的建设,深南大道再次实施新的规划改造,尽管不同程度影响了出行,但市民给予了巨大的理解、包容和支持。因为这条路、深圳的条条道路,和他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道道城市风景线,是他们心中舞动的彩练

  从坑洼不平的砂土小路到日行千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从南海之滨的边陲小镇到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深圳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等级农村公路到高品位快速路,再到高密度、多层次路网体系初步建立的过程,在深圳城际交通和通过性客货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通八达的公路为特区腾飞插上了金翅膀

  有数据表明:我市公路建设在短短, 20多年间,就达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公路建设50年才有的成就。

  “彩练当空舞,鹏城尽朝晖。

 

本报记者 金涌 王奋强 吴凡

 

深南大道——深圳的迎宾大道、景观大道。 本报记者陈富 丁庆林 摄

1980年的深南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资料图片)

1982年,深南路延伸、拓宽、改造加紧施工。(资料图片)

路木生追述当年道路建设的情景

李克印、张人廷、张金铎(从左至右)重温燃情岁月。  本报记者  吴铠峰摄

一座座气势恢弘的立交桥。  本报记者  郑东升摄

 

 

 

   
深南大道


一座座气势恢弘的立交桥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