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深港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深港创新圈高层论坛连办三届成果丰硕
【本报讯】成功举办三届的深港创新圈高层论坛已成为深港之间重要的理论探讨舞台,对推动深港科技、经济、文化互动与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来自香港的1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乃正、吴奇、孔祥复、刘允怡、叶嘉安、章梓雄、麦松威、吴云东、唐叔贤、陈清泉在第三届深港创新圈高层论坛上被聘为首批“深港创新圈”科技顾问。
深港创新圈高层论坛由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署、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共同主办。出席该论坛的有深圳市、国务院港澳办、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署等有关领导和深圳、香港的有关部门及各方面的专家及香港高校、知名企业的代表,他们在深港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如何共谋深港创新圈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推进举措。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深港两地面对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更紧密地携手提升深港区域在全球的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提升深港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有很多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探讨。深港创新圈高层论坛应运而生,在论坛上,各路嘉宾就如何促进深港创新合作战略展开讨论,围绕深港创新圈建设的热点问题发表演讲。
在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深港创新圈要成为香港及珠三角区域创新的动力引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并成为潜在的世界级创新领跑者。过去的20年内,整个珠三角的发展是一种要素驱动,在资本、劳动力和产业等要素驱动下,获得外延式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行,现在珠三角的发展是以创新作为驱动力,而“深港创新圈”对珠三角是一个创新的高点,起到一个引擎、动力、核心的作用。这是深港创新圈和整个珠三角的关系。
专家建议,深港创新圈的定位可分三个方面,第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集、整合圈内创新要素,将区域产业的优势升级为创新优势;第二,构筑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引领、支撑、提升香港及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深港创新圈要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级的科技活动枢纽。深港创新圈是强强联手,目的是打造竞争力最强的区域。
(记者 王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