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深港联合治河工程已成合作典范

[港都市圈]


  作者:
记者 肖意 实习生 谢银波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港携手历经十二载,完成18公里河流治理工程,

深圳河洪水不再泛滥,两岸居民风雨无忧

深港联合治河工程已成合作典范

 核心提示

    全长37公里的深圳河是深圳、香港的界河。她见证了深港两地的发展和繁荣,也曾经泛滥成灾,给两地带来无数次洪涝灾害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历经十三载协商谈判,深圳、香港政府部门最终携起手来,克服重重困难,创新合作方式,共同治河,又历经十二载,终于完成了深圳河三期、全长共约18公里的河流治理,创下了不同制度模式下联手治理界河的先河。

    如今,整治一新、容颜巨变的深圳河河道宽阔顺直,河堤坚固结实,防洪标准已由昔日的25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而深港双方在联手治理深圳河过程中的良好合作,已为双方当前正在开展、今后继续进行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双方在深圳河工程中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宽广,路也越走越顺畅,而深港政府在界河治理上形成的良好合作也必将为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意义可谓深远。

    联合治河工程已成双方跨境基建合作成功典范

    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南坡、全长37公里的深圳河是深港两地的界河。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侧占60%,包括繁华的罗湖区和福田区;香港一侧占40%,是香港重要的渔农区。主要支流在深圳有沙湾河、布吉河、福田河,在香港有梧桐河和平原河。

    在历史上,深圳河曾经叫明溪,单凭渔农村莲塘新洲等河边地名,都可以想象当年的深圳河畔人们逐水而居、洗衣洗菜、捉鱼摸虾的田园风光。但随着深港两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河成了排污沟,不仅逐渐变黑变臭,而且屡屡泛滥成灾。

    未治理前,深圳河河床狭窄、河道曲折,加上受海潮顶托,一遇暴雨洪水便宣泄不畅,排洪能力仅为25年一遇,经常泛滥成灾,两岸人民深受其苦。仅1993年6月、9月的两场大雨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亿元。在历次的洪灾中,香港方面也损失惨重。治理深圳河,尽快提高深圳河的排洪能力,成为深港人民的愿望,也成为深港两地政府的共识。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谈判始于1982年。由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合作等种种原因,一谈谈了许多年,联合治河工程最终于1995年5月开工。工程共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对料坣和落马洲两个弯段进行裁弯取直,二期工程对罗湖铁路桥以下至河口除一期工程外的河段进行拓宽、挖深,三期工程对罗湖桥以上河段进行整治。经过近十二年建设,2006年11月30日第三期工程顺利完工,共治理河段长度约18公里,完成工程投资约20亿港元,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河底宽度由原来的250米增加到80210米,下游段的泄洪能力由600立方米/秒提高到2100米/秒,航运条件和水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已成为两地政府在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方面的成功典范,为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07年4月24日下午,在香港举行的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三期工程完工典礼上,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在致辞中指出,治理深圳河工程是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进行的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深港双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携手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不平凡的治河岁月,圆满完成了深圳河治理三期工程,深圳河流域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从此洪水不再泛滥,两岸居民过上安居乐业、风雨无忧的日子。他同时希望有着良好合作基础的深港双方继续加强合作,推进深圳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深圳河早日成为一条洁净秀美的生态河、景观河,造福深港百姓。

  河流两边生态保护显成效

    自从深圳河治理完工以后,这里的环境好了,在没有任务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打打球锻炼身体。在罗湖桥边、深圳河北侧的边防检查处,正在打篮球的武警边防支队副指导员叶培告诉记者,深圳河没有治理之前,这里的驻守军人生活非常艰难,河边杂草丛生,经常有毒蛇出入,蚊子一抓就是一大把,要想在河边放哨不先做好防蛇防虫工作是不可能的。河面上垃圾多,太阳一晒,臭味一股股地往鼻孔里钻,窗户更是常年都不敢打开。

    防洪之外,我们正在通过与港方合作,启动底泥清淤等相关工程,治理深圳河水环境,争取早日把深圳河建成为一条迎宾河。市治河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沿河走一遭,可以看到,深圳河南侧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北侧是深圳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两边的自然保护区都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河水静静地流着。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是国内首个全过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监察及保护的水利工程。刘汇涓介绍。

    据了解,随着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职权范围扩大、增加污染治理职能后,深港两地政府联合进行的首个治污项目今年启动,这标志着深港携手治理深圳河水环境迈开了第一步,为深圳河水质逐步改善直到彻底消除黑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深港治河良好合作开拓更广阔合作空间

    深港政府就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的良好合作促进了双方在深圳河工程中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宽。多年的合作证明,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及其下设的技术小组、环境小组的合作渠道是顺畅和高效的。2002年6月,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办公室提议、国务院港澳办的批复,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的职权范围扩大,除继续进行深圳河的防洪工程外,还同时处理深圳河污染事宜。治理深圳河的污染问题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等综合治理问题,正式纳入政府合作的治河工程范围。2004年以来,双方联合实施了深圳河水面保洁项目,开展了深圳河清淤工程,启动了河口研究、深圳河底泥处理以及深圳河上游河段综合治理等项目。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即深圳河上游段莲塘河治理)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当年11月底,完成了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招标工作,12月份正式开展研究工作,预计在2013年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工程随后将正式动工。为了尽快掌握香港侧工地的地形地貌情况,今年2月6日,治河办和香港渠务署联合组织顾问公司到香港侧工地进行了现场踏勘。

    在今年6月10日的深圳河污染底泥治理策略合作研究项目的合同签署仪式上,市治河办作为合同雇主,和经公开招标选定的承包商——香港茂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合同。

    深圳河污染底泥治理策略合作研究项目是深港双方政府为治理深圳河污染底泥而开展的研究项目,是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职权范围扩大、增加污染治理职能后,深港联合进行的第一个与污染相关的项目,拉开了未来双方合作进行深圳河污染治理的序幕。

记者 肖意 实习生 谢银波

 

深圳河经过深港双方共同治理,如今河道宽阔水质变清。

本报记者 郑东升 摄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