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中学与香港屯门官立中学结为“姊妹学校”
频繁互访结下深厚友谊
2006年3月30日,随着深圳市教育局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共同策划的“深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正式启动,深圳福田中学与香港屯门官立中学缔结为“姊妹学校”。
“除今年出现甲流没能按计划访问香港的‘姊妹学校’以外,我们每年都会进行互访。”据福田中学该项目负责人、多次带领学生赴港访问德育部主任王娟介绍,自该校和香港屯门中学成为“结拜姐妹”后,双方开始了频繁的互访活动。互访内容包括两校师生切磋教学经验,学生们探讨学习方法、两校学生共同筹备音乐会,共同进行话剧表演以及各种各样的友谊赛等。
两地学生缔结深厚友谊
从2006年屯门官立中学“弦歌共庆水晶禧”乐团十五周年纪念音乐会到今年4月两校的篮球联谊赛,历经四载,情意渐深。
提到这所香港的“姊妹学校”,去年曾赴港访问的福田中学学生米洁显得有些兴奋,他印象最深的是那场排球友谊赛。在屯门中学来深交流的时候,福田中学的篮球队以几近两倍的得分狠狠地赢了香港朋友一次。但在下一次的访问中,“姊妹学校”就用一场排球赛“招待”了他们。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会打排球的同学,在刚开始的几局之中,该校同学几乎连球都发不出。
“原以为我们颜面无存,失去了面子,但香港朋友很照顾我们。”米洁说,发现这种情况后,屯门中学的同学主动地表示让双方几个队员互调,在香港朋友的帮助下,他们没有输得一败涂地,也学会了打排球的一些基本技巧。
福田中学高二学生郑永吉也是去年访问团中的一员,“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以‘屯中’为镜,可以知自己不足。”他向记者介绍到,当时他们受到了屯中师生的热情接待,最令他感到惊讶与敬佩的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的屯门中学,有幸看到了该校中乐团演奏扬琴、笙、二胡、琵琶、笛、鼓等传统乐器的精彩演出。“这对对中国传统乐器热情不高,反而更推崇西洋乐器的内地学生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郑永吉说。
与此同时,在屯门中学上的两节课也令他看到了差距。因为屯中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一所学校,自以为英语水平不错的他,在屯中上了两节数学与统计学课程后,才意识到自己所学的英语竟然无法听懂一节课。
如此频繁的交流也催生了两地青少年浓浓的友谊,不少同学与香港的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通过MSN、邮箱等沟通感情、交流学习,有空时也会到香港去看望一河之隔的朋友。“我们聊得最多的是高考,有时候也会聊一些共同爱好,在互相支持与鼓励中,有效地缓解了学习压力。”米洁说。
期待更高层次合作
不仅是学生,带队的老师也从中受益匪浅。王娟向记者介绍,2006年她曾应邀赴港参加屯门官立中学“弦歌共庆水晶禧”乐团十五周年纪念音乐会。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长达两三个小时的纯音乐演奏期间,整个会场非常安静,“这个场面令我非常震惊,说实在的,我不敢保证我们的学生去听这样的音乐会不会坚持这么长时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屯门中学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艺术修养。”她说。
负责该校“姊妹学校”交流活动的福田中学办公室主任赵青木表示,该项目刚启动时主要是希望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自己。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觉得交流的层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领导、师生互访的层面,更应该进行高层次的互派教师任职,管理干部挂职锻炼,组织教师举行深港文化研究交流等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加强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我们正在着手这方面的筹划。”他说。
图片说明:
上图:深圳福田中学与香港屯门官立中学进行普通话交流活动。
下图:两校学生在一起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