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宗衡与香港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团举行座谈时表示
深圳要在粤港澳合作中争当“先导区”
【本报讯】昨天下午,市长许宗衡与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率领的香港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团一行举行座谈,就《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有关深港合作的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许宗衡说,深港作为利益攸关的战略伙伴,迫切需要借《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出台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在粤港澳合作中,深圳必须当仁不让地争当“先导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深港广泛、深入、长远、互利的合作。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勤向香港代表团介绍了深圳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相关内容。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副市长卓钦锐,市政府秘书长李平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卓钦锐主持。
香港工商界代表在座谈会上分别发言,为新形势下加强深港更紧密合作建言献策。
许宗衡在座谈中说,国家正式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批复《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是珠三角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也是进一步推进深港合作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对包括港澳在内的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繁荣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中涉及深港合作方面的内容多、篇幅长、分量重、提法新,有许多振奋人心的项目和规划,为深港合作描绘了新的蓝图,指出了新的方向。
他指出,当前,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区域竞争也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深圳乃至香港许多固有的竞争优势不断受到挑战,深港作为利益攸关的战略伙伴,迫切需要借《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出台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粤港澳合作的12个重点项目中,与深圳有关的占了8个,这充分体现了深港合作在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圳必须当仁不让地争当粤港澳合作的“先导区”,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深港广泛、深入、长远、互利的合作。
许宗衡说,“圳”者,沟也。深港两地一河之隔实际上是一“沟”之隔,不成障碍。深港合作现在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政府间沟通越来越密切,双方认识越来越一致,彼此感情越来越融洽,合作机制越来越顺畅。深圳将始终秉持“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理念不动摇,以香港为标杆,认真学习香港科学发展的先进经验,为香港辐射内地发挥桥头堡和平台作用。下一步,着眼于《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为深港合作带来的机会,许宗衡建议双方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推进双方已有的合作项目。要加快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莲塘/香园围口岸、机场、轨道交通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加快“深港创新圈”建设,全面深化深港金融合作,促进两地人员流动便利化,共建优质生活圈,全面扩大深港合作的成效。
二是抓紧谋划新的合作计划。《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对深港合作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要求,对这些新的领域和方向,双方要抓紧磋商、抓紧谋划、抓紧对接,并成立相关专责小组,逐项形成合作计划和方案,务实加以推进。
三是深度挖掘《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的丰富内涵。《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对深港合作的论述内涵丰富,含金量高,大有文章可做。建议双方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深度研究,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共同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出新的合作课题,促进深港合作不断深入。
四是广泛动员工商界朋友更积极地参与到深港合作中来。两地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和企业家了解《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的意义和其中有关深港合作的内容,以促进工商界和民间层面的多元化合作,形成官方与民间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合力推进深港合作的大好局面。
许宗衡最后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深圳市政府将继续大力关注和支持港资企业在深圳的发展,与深圳的港资企业一起共渡难关、共克时艰,决不让任何一家港资企业悲情离去。希望广大在深港资企业抓住时机,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唐英年表示,这次带领香港政府及工商界代表120多人前来深圳,主要目的一是交流,了解深圳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情况,了解有关深港合作的内容,从中寻找商机。二是“敲门”。希望在CEPA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进一步敲开深圳的“小门”,开辟更多渠道促进双方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互动,共创中心,融合发展。唐英年说,他对当前深港合作的进展满意,对未来深港合作的前景乐观。相信通过《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的落实,将会进一步促进双方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将深港合作带上新的台阶。
(记者滑翔 范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