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成为深港科技合作平台
核心提示
从1999年至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连续在深圳举办十届。深港两地“情笃缘深”。举办于深圳的高交会,不仅在相邻的香港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也从创建之初就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支持。借助高交会强大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同深圳及内地企业一道,加速行驶上了科技合作的快车道,成为深港合作的又一生动实例。
又一年高交会举办在即,作为香港展团的组织方——香港创新科技署和香港贸发局马不停蹄。日前,记者联系上香港贸发局和创新科技署负责高交会事务的相关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几家合作单位正在一起积极组织招展,为本届高交会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每届都组团参展高交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直对高交会非常重视和支持。从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伊始,已连续10年组团赴深参展。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证着香港对于高交会的青睐——
第一届,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组团,总展位面积100平方米。包括中远(香港)集团等13个公司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3所高校参展。
第二届,由香港创新科技署组团,总展位面积216平方米。有香港电讯等16家公司参展。香港科大独立组团参加了高校展区的展览。
第三届,由香港创新科技署组团,总展位面积310平方米,展商包括香港大学等。香港科大独立组团。
第四届,由香港创新科技署组团,总展位面积396平方米。共18个公司参展,包括香港发明家协会、香港数码港、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独立组团参加了高校展区的展览。
……
第九届,由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贸发局三家联合组织,展览总面积504平方米。同时,由深港两地政府共同设立了“深港创新圈展区”,其展览面积146平方米。
第十届,由香港科技署牵头,香港贸发局具体操作,展览面积为352平方米,共有17家机构参展。深受深港两地政府重视的“深港创新圈”合作,展览面积达308平方米。
“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香港团参展的几个特点。”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一是持续参展,需求非常旺盛;二是特区政府投入经费逐年增加,设计独特的香港馆,历来是海外展区的亮点和中央领导参观展馆时的定点停留处;三是会期自行组织的活动逐渐丰富,投入人力物力较大;四是参展阵容强大,从政府高官、商界领袖,参展机构、科技支持机构、工商团体代表到大学师生和普通市民,都能在高交会上觅到踪影。“这不仅反映出香港高科技企业对于拓展中国市场和开创业务新契机的热忱,也体现出香港展团在高交会中已具有相当地位,更进一步表明各方对高交会这一‘海外企业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通道’的普遍认同。”
高交会促进深港科技交流合作
“特区政府于高交会设立‘香港馆’,目的是让香港的参展机构展示其高新技术成果,并与国内外机构拓展科技和商业合作机会。”香港创新科技署助理经理赵素兰昨日向记者表示,十年参展,香港团亮点不断。参展初期,“香港馆”特别设置“科技荟萃廊”,展示曾赢得知名奖项或享誉国际的香港科技产品及获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并取得优秀成绩的研发项目。2005年,香港政府重点投资建设的五大研发中心首次参展,与内地及海外的机构共同开拓合作机会。2007年,特区政府与深圳市政府在香港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全面推动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同年,香港创新科技署和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在高交会特别设立“深港创新圈”展区,借以增加各界人士对深港科技合作的了解。“香港馆”亦会展示出一系列获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的优秀科研成果。
“高交会是一个理想的交流科技平台,并为各个参展机构开拓了商机。”赵素兰表示,参展机构可以借此机会,推广企业产品及服务。据香港创新科技署了解,不少参展机构认为参加高交会有助于建立其品牌形象,提升公司在内地市场的形象,对发掘合作伙伴有正面的影响。“此外,参展商借此交流平台,与国内外科技业业内人士交流,从而建立联系网络,有助开拓业务。他们亦可利用香港贸发局提供的免费商贸配对服务,当场与买家或合作伙伴会面。”
赵素兰表示,今年将是香港特区政府第十一次参与高交会。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科研基础愈趋巩固,产业界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新技术和产品,社会亦日益重视创新科技,各种条件皆有利香港成为区域性创新科技服务枢纽。
香港科研机构和高校抢抓高交会机遇
每届高交会,都能看到不少香港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展位。
“城大已连续参加了6届高交会,今年也当仁不让。”昨日,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市场推广部的姜少平告诉记者,香港城大在今年3月份便向第十一届高交会组委会提出预订一个90平方米的独立展位,现在正在为展位设计及参展项目积极筹备。
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不仅是企业间的科技盛会,也是研发机构和高校展示研究成果、了解市场行情、实现成果转化的绝佳窗口。这其中,众多香港高校及由香港政府重点投资建设的五大研发中心的加盟,成为高交会上一道炫目的风景线。
姜少平和记者讲起一个小故事。去年高交会上香港城大精心制作和发放了一批参展材料。不久之后,富士康集团按图索骥找上门来。原来,城大一项有关模具表面硬度的技术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通过深圳研究院,富士康与城大本部取得联系,有关人士还亲身前往位于香港九龙塘的城大本部,参观了材料实验室等机构,并做了进一步的咨询。
高交会已成为一个吸引香港高校扎堆的聚宝盆,是他们了解内地市场的一扇大门。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从高交会举办至今,处处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香港高校时尚动感、别具一格的展位设计,也让许多人驻足流连。
姜少平介绍,在第七届高交会上,香港特区政府还重点展示包括汽车零部件、资讯及通讯技术、纳米技术及先进材料、纺织及成衣以及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的五大研发中心,积极与业界开展多个科技范畴的研发工作。五大研发中心一齐亮相,联同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和多家科技机构,在高交会上展示科研成果,突出香港作为“创新之城”的魅力,阵容强大前所未有,引起业内和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深圳特区报 冯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