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撬动珠三角大发展的支点

[港都市圈]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来源:深圳特区报
 

   

撬动珠三角大发展的支点

    16亿美元建研发生产基地,年产值将达2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杜邦公司布局珠三角,将其重要的太阳能项目落子深港——项目研发中心设在香港科技园,生产基地选址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激活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发展——深港创新圈所代表的一套创新模式逐步成型,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生机。深港创新圈所集聚的动能,将驱动深港加快新一轮产业升级,战胜金融危机的挑战,并在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龙头的作用。

    创新是战胜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对我们走出危机,开创新的繁荣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我们更要靠创新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进程中,提高价值链的位置,以赢得蛋糕中的更大份额。对于深港两地和珠三角来说,一方面,要捕捉新技术、新市场、新产业等的动向,抓住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另一方面,要在新一轮全球化的产业转移中,赢得有利位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从这个角度看,深港创新圈的概念逐渐清晰,模式逐渐明朗,作用逐渐显现,这对深港两地乃至珠三角对抗危机和经济转型,都有积极的作用。

    深港创新圈,是深化深港合作的黏合剂。香港是全球知名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深圳是富有活力的高科技创新之城。一河之隔的两地,为什么会形成看似迥异的产业结构,又结成如此密切的经济联系呢?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他看来,除了自然禀赋之外,专业分工的细化和规模化生产,也是促进贸易交往和产业聚集的原因。由于规模效益的存在,原先历史、地理、文化形成的优势,会在互动交往中不断强化。深港合作从最初的前店后厂起步,在互动中积累和发展了各自的比较优势,香港有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基础研发上的长处,深圳有生产制造、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上的优点。双方的特点越突出,合作就越有利;两地的合作越有力,优势就越明显。两地相互依存、协同前进。深港创新圈扣紧了两地互补共进的特点,逐步推进资源共享、产业互链、教育融通、区域辐射,将打开深港两地新的机会之窗,推动深港合作的升级,提升双方的区域竞争合力。

    深港创新圈,是撬动珠三角新一轮大发展的支点。虽然,深港创新圈在物理概念上,具有特定的范围,但它的辐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这个限制。特别是在《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深港创新圈作为珠三角的创新引擎,在带动整体区域产业发展上的任务越来越重。新经济地理学,解释了贸易和产业集聚,也诠释了经济聚集和大都市的形成。自然禀赋和规模效益等比较优势,会打破经济的均匀分布,形成中心——边缘结构,使大都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心和边缘之间,会形成梯级的产业分工,像同心圆的水波形成涟漪,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边缘转移,中心则致力于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市场服务,为区域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深港创新圈就是这样一个中心,以它为载体建设粤港澳合作的先导区,建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的区域创新布局,推进深莞惠经济、城市、产业、创新、生活五个圈一体化的建设。在多个同心圆中发挥作用,深港创新圈将成为提升珠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水平的龙头。    

    以深港创新圈为切入点,加快深港合作和珠三角一体化的步伐,为珠三角的再次腾飞做好准备!

本报评论员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