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李氏——爱国爱乡 赤子丹心



  作者:
叶凌
  来源:编辑
 

 [李氏——爱国爱乡 赤子丹心]

    李氏自福建上杭、宁化到广东五华、惠州,清代初期开始迁至深圳土洋、坪山墩子、坪山那岭脚、龙岗西坑、香港新界乌蛟藤、船湾、大屿山等地。始祖李火德,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廿四代裔孙。李火德之先人,由北方移居江西,至南宋末年再南迁至广东。当时李氏祖先共分五房,以金,木,水,火,土为名,排第四之李火德即为闽始祖。火德公:系入闽始祖,原来炳凤,号闽海,别号伯庄,系珠公第四子。生于公元1206年(宋开禧二年丙寅岁)11月8日子时,宋朝举人,壬辰科进士。初任宁化县教论,次任江宁县知县,三任南淮府通判,四任南安府太守,五任九江府太守。因征寇有功,擢任河南节度使,进封关内侯。

    经历世代繁衍,李氏族人已分布于广东多个地区,直至距今三百多年前,其中一族分支首先迁至新界东北区的乌蛟腾立村,再传至第四代,由于人丁兴旺,晨耕丰盛,李氏后人又另选当时向官家租耕之地[九担租田边再立新村,并定名为九担租]。乌蛟藤村及九担租村亦不尽是李姓人士居住,也有刘姓人士居住。

    当时的先祖对于风水信仰甚为浓厚,因而聘请风水先生匿龙寻脉,结果不负有心人,匿得一处山脉为生龙口(蛟龙),称之为生龙活虎,乌蛟腾由此而得名。其后经过四百年的发展经历,相继财丁两旺,文武人才辈出。

    李氏香港新界乌蛟藤是有名的“英雄村”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戟争。在香港沦陷的三年零八个月里,乌蛟腾村曾经是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活动基地之一,村民和游击队并肩作战,抵抗日军侵略,保家卫国。当时的村长李世藩,李源沛挺身而出,饱受酷刑仍坚贞不屈,结果两位村长先后壮烈牺牲,多位村民亦在抗日期间献出宝贵生命。

    李贵仁,香港新界沙头角乡乌蛟腾村人。1925年出生,1939年5月入伍,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战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班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大队警卫排排长,东纵江北指挥部警卫连连长,博罗县常备队教官等职, 1946年6月底,李贵仁随东纵北撤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从华东军政大学调入华东野战军特纵装甲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水陆坦克教导队队长、坦克团技术处处长、副团长、坦克师技术副师长、济南军区装甲技术部部长等职,参加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李贵仁被授予少校军衔,1963年晋升中校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李汉,香港新界乌蛟腾村村民,人称汉叔。抗日战争时期当过村儿童团团长。以后和组织失去联系,没有通常的老革命待遇,说自己是老革命,一生无怨无悔。却拿自己赚的钱做爱国爱乡公益事。几十年如此。新界很多人都知道他。1951年10月,李汉发起建造抗日英烈纪念碑。旅居南洋和英国华侨响应,村民热烈捐资1仟港元建立。当时港英殖民当局视为异端。80年代纪念碑扩建,由李汉主持,旅居英国的 “儿童团”后代捐资10万港元建造。

    李连生,香港新界船湾人。早年日务农、打渔,晚宣传爱国,做过英国人的牢。是新界社团联会创始人,中国星火基金会创始人,全国人大第5、6、7、8届港区代表。

    李群芳,深圳龙岗龙东村人。1940年8月入伍,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二团团长。人称“李团长”。李群芳是法属大溪地华侨,父亲是爱国侨领,在大溪地创办了“中国会馆”,抗战爆发,送李群芳回国参战。回国以后,护照旧就再没有使用过。80年代,他离休后,奔走于广深之间,为社会服务。他在大溪地的亲属劝他出国享福,他说,我的战友牺牲在红花岭(旧战场),我也要埋在这里。那时,红花岭正在被四个采石场包围,每天的炸山声,就像炸在他的心上。乡亲们准备用战争年代的做法了对付市场老板。他与几个乡亲奔走呼号数年,终于有了成效,石场关闭,老同志参加了整治红花岭石场领导小组,不久,在战场旧址建起了纪念碑。

    李和,深圳葵涌土洋村人。1940年3月入伍,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任路东抗日自卫总队第一大队副大队,1947年2月,任惠东宝人民护乡团副大队长,江南支队宝安大队大队长、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2团副团长等职。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