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度荣膺全国文化
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副省级城市中仅深圳与沈阳两次获得该殊荣
深圳特区报合肥4月30日电(特派记者 翁惠娟)江淮大地,生机盎然。4月3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传来喜讯,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这是深圳在2009年率先完成改革试点任务、成为12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之后,再次获得的殊荣。据悉,两次荣获先进称号的副省级城市仅有深圳与沈阳。
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力推进、狠抓落实,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对已完成中央既定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进度较快的北京、安徽等12个省(区、市)和沈阳、南京、深圳等72个地(市、盟)予以通报表彰。
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委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出席了会议,代表深圳上台领取了获奖证书。吴忠告诉记者,深圳两次获得全国先进称号,正是深圳坚持“文化立市”战略,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结出的硕果,也是深圳宣传文化战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文化发展,齐心协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赢得的战果。吴忠介绍,在2009年8月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后,深圳站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提出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新目标,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博会再上新台阶,荣获“杰出的发展中的世界知识城市”称号,“市民文化大讲堂”和“自助图书馆”项目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新奖”。吴忠坦陈,再度获奖并不代表深圳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功德圆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依然存在着压力与挑战,如深圳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的法规政策还将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仍需进一步推进,国有文化集团的活力还需进一步激活,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还要脚踏实地走下去,力争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深圳的文化发展活力。目前,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电影厂、深圳歌舞团、粤剧团等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全部转制为企业。文艺院团改革已按改革方案100%完成任务,福永杂技艺术团、民工街舞团等一批民营文艺院团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我市成立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出台国有文化集团资产监督管理“1+7”文件,由市政府委托市委宣传部对报业、广电、出版发行三大文化集团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大推动了深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建成和在建的市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共32个,各级各类群艺馆和文化馆62个,文化广场400个,博物馆2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市公共图书馆631个,提前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的目标,并成功开发建设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占全市GDP的6.7%,增速明显高于全市经济平均增速,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发展新模式。今天下午,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深圳短短30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深圳的科技进步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是分不开的,这不仅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有着浓郁人文情怀的城市,深圳的群众文化、创业文化、精品文化等都在全国带了好头,深圳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湖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