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城市文化发展模式
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 黄发玉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展示出辉煌壮丽的篇章。深圳的文化发展,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正是有了这种使命感,深圳从一片所谓的“文化沙漠”,发展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
经济特区的政治使命赋予和规定了深圳的文化使命
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深圳承载着特殊的政治使命。这就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时期,以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区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深圳,它背负着民族的希冀,它承载着历史的重托,它有着崇高而神圣的政治使命。这种政治使命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就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深圳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面。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
特殊的政治使命,赋予了深圳特殊的文化使命。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包括经济建设的道路,同时也包括文化建设的道路。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经济区域,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区域;经济特区的物质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行为。这就决定了深圳的文化使命,在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的同时,必须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在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机制的同时,必须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文化体制机制;在探索中国特色物质文明建设道路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行者的神圣使命。
实际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央对深圳在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寄予很高的期望。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上去,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特区要“交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答卷”,“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圳的文化发展非常重视。中央先后确定深圳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批准深圳举办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希望深圳能在文化发展方面走出一条路子,推动全国的文化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处于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这又规定了深圳担当文化使命的现实条件:一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嬗变。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嬗变必然导致文化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嬗变,市场经济的二重性又必然导致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念的二重性。而深圳最早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市场经济对文化的双重影响,在深圳显现最早、表现最烈、感受最深。二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跃升。这种跃迁不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出现与农业文明、乡村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而深圳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两种文明、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尤为明显。三是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开放社会不仅充满着物质的交流,更充满着信息的交换、文化的流动,必然带来思想的活跃、观念的多元。而深圳更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经济的社会,加之毗邻香港,因此深圳最先、最强烈地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四是从贫穷落后向小康富裕的过渡。这种过渡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增加;不仅是人们物质需求的增长,而且也是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形成与扩大。而深圳从边陲小镇迅速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最高的现代化大都市,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更为迫切、更为多样。这四个方面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方面,深圳则以最集中、最典型的方式经历了这样的转型。
深圳正是在这样一个经历着巨大转型的非常的历史时期,在一个原有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经济特区,在一个人口快速扩张的移民城市,承当起特有的文化使命的。因此其任务尤为艰巨。
深圳的文化创新与文化成就
特殊的文化使命以及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背景,决定了深圳文化的发展不是也不能简单延续和承接,而主要是探索和创新。一方面,深圳的文化积淀没有那么深厚,这虽然是一个缺憾,但同时也使深圳的文化发展没有那么多的羁绊,没有那么多的包袱;另一方面,深圳人是从全国四面八方在极短的时期内汇集到一起的,这种多元混合的文化,其可塑性很大。这两者都决定了深圳文化需要创新、能够创新。
一是文化理念的创新。文化理念是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包括为什么发展文化和如何发展文化。前者就是文化的目的、作用和地位,后者就是文化发展的格局和路径。在文化发展目的上,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发展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文化的作用和地位上,深圳在全国率先明确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把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解决了这两个有机统一,这就保证深圳文化能沿着正确的、理性的轨道发展。在如何发展文化问题上,深圳非常注重发展格局的制定和路径的选择,在全国较早提出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自身实际响亮提出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这就使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使文化立市战略的落实,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具体的目标。
二是文化体制的创新。文化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深圳立足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解放出来,形成有利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圳着力于探索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即从政府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主要管理国办文化事业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转变;着力于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即从完全由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着力于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即率先组建并大力推动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发展,确保国有文化资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着力于探索经营性文化单位企业化改革。即改变文化的微观运行机制,增强文化主体自身发展活力。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文化内容的创新。文化内容是文化的核心,它是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所在。深圳的文化内容,无论高雅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展示了经济特区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业历程,讴歌了深圳人民“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深圳的社会科学研究,着眼于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着眼于经济特区发展问题、着眼于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开拓了学术文化的一片新天地。深圳具有浓郁的青春文化的气息、移民文化的特质、岭南文化的风格甚至港澳文化的情调,因此给人一种耳目一新、身心愉悦的感觉。
四是文化形式的创新。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创新必然要求形式的创新。深圳不仅注意运用传统的文化形式进行表达,更是开创了众多的文化新品种,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如大家乐、歌舞厅文化,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新的文学形式如打工文学、青春文学等,创造了新的文学叙述方式;新的舞蹈形式如《梦幻西游》杂技剧,它把杂剧、舞蹈和剧情结合起来;新的音乐形式如《神州和乐》,用西方交响音乐形式表达东方梵贝音乐内容;新的读书形式如读书月,使读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快乐,成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新的公园文化形式如主题公园,充满独特、浓郁、丰富的文化内涵,等等。在群众文化、社区文化领域也创造了丰富多彩、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品种,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要。文化形式的创新,使文化的表现领域更加广阔。
五是文化业态的创新。文化业态是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也是文化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深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发达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产业,包括运用电脑、网络、数码、激光、光导等新兴技术对传统的印刷、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行业进行改造,为文化的生产、传播、交流和储存提供了新的手段、新的途径,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化业态如电子出版发行、数字电视电影、移动电视等;另一方面,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从而诞生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电子书籍、手机报刊、手机视频、软件业等。深圳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业态呈现出一种层出不穷、百花争艳的局面。
通过近30年的探索,深圳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是塑造了一种文化形态。经过近30年的整合和调适,深圳文化的过渡期已经基本结束,一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市文化形态已露出端倪。这种形态特征表现在:深圳,作为一个城市,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独特的文化形象,独特的文化空间;深圳人,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有其独特的文化追求,独特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行为。作为一种形态的深圳文化,它是移民文化、创新文化、开放文化、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体。作为一种移民文化,其特质是多元和谐,艰苦创业;作为一种创新文化,其特质是求新求变,宽容失败;作为一种开放文化,其特质是海纳百川,为我所用;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其特质是追求时尚,引领时代。深圳城市文化形态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地方风格的现代城市文化形态。二是构建了三大文化体系。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活动空间;已经形成众多文化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涵盖公共文化主要领域;已经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这些品牌不仅成为公共文化的基本构架,而且塑造了深圳文化的基本特色;深圳已经成为国内文化精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创造的众多文艺精品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精品不仅是深圳文化的代表作,而且成为深圳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并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率先成立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与服务工作;制定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文化产业发展有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确定了积极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打造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初步产生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形成一批文化产业的优势行业,这些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地位和影响;诞生了一批旗舰文化企业,它们不仅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全国文化产业的排头兵;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对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深圳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精神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包括领导责任、社会参与、检查考核、指数监测、法制保障等机制;精神文明建设特色明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运作轨道;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和操作模式;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深圳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深圳的道德楷模感动了全国。
新时期深圳文化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追求
回首过去,深圳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展望未来,深圳任重而道远。未来深圳文化如何发展,需要对世界发展特别是世界城市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朝着资源竞争——资本竞争——技术竞争——文化竞争的方向发展,竞争的主战场越来越集中在文化领域。城市作为国家的文化中心,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动员城市社会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对外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凝聚力和亲和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世界先进城市无不把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无不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需要对国家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展现在我们眼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不仅要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更应该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因此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更需要对深圳文化自身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深圳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与世界以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深圳文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深圳的经济硬实力相比,深圳文化软实力明显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深圳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与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相比,深圳文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有清晰的历史方位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深圳已经具备相当的文化基础和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深圳已经有了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这使深圳能够确立新的文化目标和文化追求,担当历史赋予的新使命。这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城市文化发展模式,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城市文化发展目标看,深圳应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努力成为文化先锋城市,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城市的代表。先锋就是排头兵,就是示范。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样,必须有一些地方(城市)起到引导、带头或示范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首先是这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这样的城市在文化上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文化活力和动力,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作为先锋城市,首先需要的是先锋精神的文化品格,同时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以及区位优势等。深圳有能力、也应该成为我国的文化先锋城市。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城市的代表,必须紧密关切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大胆吸收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必须在现代文化发展上有独特的贡献,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产生独特的影响;同时必须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代表国家展示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深圳是一个新兴城市,发展现代文化是深圳的优势所在。深圳已经成为世界“设计之都”,深圳还可以在其他文化领域大有作为,与世界文化先进城市相媲美。
从城市文化发展性质看,深圳应该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成为知识城市。城市提供完善的文化设施,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构建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城市发展靠知识、靠知识经济取胜,而不靠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取胜。未来深圳文化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1、力量型文化。这种力量,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品格,就是一种坚如磐石的意志,就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只有一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多元和谐的文化,才有这种力量;只有一种以知识和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才有这种力量。2、智慧型文化。城市不仅生产物质产品,更要生产精神产品;不仅生产文学艺术产品,更要生产学术文化思想。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成为国际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基地。只有力量型文化和智慧型文化,才能形成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的持久动力。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对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许业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