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凝聚客家文化思想精髓、见证坪地客家发展壮大的古建筑,如一颗颗蒙上岁月风尘的珍珠,寂寞在繁华一隅,鲜为人知——
一段时间以来,记者深入坪地街道各社区的古建筑,在为这些文化遗产深深震撼和惊叹的同时,也遗憾地发现,这些古建筑如蒙上岁月风尘的珍珠,寂寞在繁华一隅,人迹罕至,甚至鲜为外人所知。
见证坪地客家繁衍
生息的“活化石”
目前,坪地街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为萧氏、王氏等先人留下的遗产。据史料记载,坪地萧氏发源于山东省,后迁徙到江西、福建,明朝后才大量迁徙到龙岗坪地。
坪地街道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目前保存的民居建筑特征明显,年代较早,如始建于明代的西湖塘老围,清代的西湖塘新围、吉坑世居、泮浪世居、四方埔萧氏祖祠露瀼堂等。这些古建筑凝聚了客家文化思想的精髓,见证了坪地客家的发展壮大,被称为坪地客家子孙繁衍生息、兴旺发达的“活化石”。
记者了解到,这些“活化石”各有特点,其中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吉坑世居,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四角楼客家围屋,也是一座典型的城堡式围楼,由坪地萧氏四世文藻公于清朝道光年间始建,历时数十年,竣工于1824年。该围屋占地面积4508平方米,是坪地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围龙式建筑。吉坑世居于今年5月被龙岗区政府正式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坪地街道第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众多老屋中,坪西社区澳头老屋村旁建于清末的学校——东兴书室,见证了客家儿女的书香情怀。这里初为私塾,后改为东兴学校,学子遍布海内外。
岁月变迁老屋受
冷落
然而,这样的“活化石”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萧氏后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坪地发生了巨变,“洗脚上田”的坪地人纷纷迁入高楼新居,一些小型客家围屋已基本没人居住,只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和一些大中型的客家围屋还有小部分外地人租住。曾经热闹的宗祠渐渐沉寂了。平日里人迹罕至,只有春节时人们来这里祭祖,宗祠才会恢复短暂的热闹。吉坑世居还是幸运的保存得较为完好。很多老屋由于年代久远,又屡遭岁月风雨的侵蚀,已经破旧不堪,有些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建于两百多年前的坪地四方埔萧氏祖祠露瀼堂是宝贵的客家文化遗产,如今祠前半月塘依旧波光粼粼、诗情画意,祠内却破旧不堪、杂草丛生。中心社区石灰围老屋村,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建筑,虽然外观大体保存完好,但不少老屋已日渐破败。一些保存完好的老屋出租给了外地人居住,有的租户以回收废品、养鸡为生,原本清澈的水塘被严重污染。
文物保护任务艰巨
面临挑战
这些古建筑是坪地客家人祖先生活、发展的见证,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近年来,龙岗区和坪地街道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据了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坪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共62条,今年1月,龙岗区政府确定其中40处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吉坑世居,于今年5月被龙岗区政府正式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民间,为了把这一宝贵的客家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下去,坪地乡亲们踊跃出钱出力,一些宗祠和围屋得到较好的修缮。但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还需要从长计议。
记者了解到,坪地街道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利用,目前主要存在专业人员匮乏、文物经费紧缺等问题和困难。文物保护工作需要相对专业的机构或人员参与。目前坪地街道还没有相关专业人员,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坪地街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由于文物保护工作艰巨,经费也面临巨大挑战。
文化遗产合理利用
大有可为
龙岗区文体旅游局文物办主任杨荣昌认为,对坪地街道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增加龙岗区的历史底蕴,提高龙岗区的文化品位,丰富龙岗区的都市旅游和文化产业资源,使龙岗区的软实力得到有力提升。
据了解,对于文化遗产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办法,或建设为生态博物馆,或作为工坊院落体验,或者开辟为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作为非遗传习室、表演室;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作为名人书画室、手工艺制作室等。
那么,坪地的文化遗产将怎样才能像龙岗的鹤湖新居一样重焕风采,走出一条重生之路呢?
就坪地街道文化遗产现状,杨荣昌建议采取多种模式予以保护。一是开发保护捆绑模式:将城市更新的商业开发与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捆绑实施。谁开发这个片区谁必须负责整体修缮和改造予以保留的古民居建筑基础设施,然后交由社区负责管理;二是社会资金保护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乡土建筑保护,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优惠;三是认养模式:近年来,开平碉楼的保护采取了“认养”这种探索性模式,也是可以借鉴的新模式。
他同时建议,可以在保持古建筑外观风貌的前提下,大力整治周边环境,改善卫生状况,完善交通系统,适当改造内部基础设施条件。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需要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做好媒体推介,加大在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争取团队参观;做好周边的交通协调,增加路标指示牌等,吸引周边自由行游客的参观。
让人欣喜的是,坪地人已开始“走出去”,积极探索通过社区经济转型发展促进文化遗产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子。布吉街道甘坑社区利用旧屋村、旧厂房、旧民居和周边的山地、菜地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创意村,走出了一条老村管理和社区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老村更新改造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这一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坪地人的关注。日前,坪地街道各有关社区的“村官”走进甘坑生态文化创意村,学习借鉴兄弟街道的经验。我们期待着坪地古建筑华丽变身的日子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