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三百年古民俗大年初二草龙飞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三百年古民俗大年初二草龙飞

南澳渔民当天割草、扎龙、舞龙、送龙的舞草龙文化独具特色,承载着当地渔民的历史文化和古老记忆

近日,龙岗区南澳街道南渔社区的居民心情很激动,期盼着大年初二快点到来。和往年一样,南澳街道将在这天举办隆重的舞草龙活动,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又将大放异彩。

    舞草龙源自渔民祈求平安

    据了解,南澳街道的舞草龙是南渔社区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习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风俗。

    南澳渔民因长年生活在船上,一年四季最怕的就是海上刮起的龙飓风(即龙卷风),为此,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在船上架起香火,朝天跪拜,祈求妈祖保佑四季平安。相传有一天晚上,妈祖显灵托梦给南澳人,说每年在正月初二晚上以舞龙的方式来压制龙飓风,可保风调雨顺。后来,南澳每年年初二都组织渔民上山割来剑草,然后扎成龙状,由数十名男人一边舞动草龙,一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朝海祭拜。最后,点燃化为灰烬,意指龙归大海,来年风平浪静,出入平安。

    据南澳一位老渔民何连胜讲述,上世纪40年代初,他十来岁时就看过他父亲舞草龙。其实南澳舞草龙活动在清朝时已经很盛行了,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舞草龙内容丰富看点多

    据介绍,舞草龙主要分为扎龙舞龙送龙三个部分。

   “扎龙:年初二上午把剑草割回来晒干,下午3时左右,渔民们挑来准备好的干草垛,用绳子把草扎成每节1米的龙身。每条草龙扎的节数按村中男丁多少来定,如果全村有男丁百余人便扎60节以上。节与节之间用红绳子连接起来,这样便形成一条八九十米的长龙。而龙头,需用大箩筐做底衬,两支手电筒做眼睛,龙头额前挂上一个五寸大圆镜子,以照妖驱邪。

   “舞龙:晚上7时,大家把扎好的草龙搬到天后庙门前小广场上,精选的百余条渔民汉子身着黄衣衫、头系红绸带,威风凛凛地站在草龙旁。先把草龙身上的香火点燃,草龙便变成了火龙。接着由有威望的长者进行点睛仪式。然后,一精壮汉子高擎火龙头,年长者分站两旁作护送,龙头一套锣鼓队,龙尾一套锣鼓队,擎龙者向着天后庙跪拜,舞龙者将龙头俯首作三拜。

    完毕后,将龙头转向广场,龙身立即转后,向南方拜三拜。紧接着舞龙开始,火龙舞至渔民村前街上,所经之处,无论是民居还是店铺,都在家门口点燃红烛,奉上生果、水酒,燃放起爆竹和纸宝,要放完爆竹龙才能通过。

    “送龙:晚上8时30分左右,舞草龙队伍来到南澳月亮湾码头,举行化龙仪式。先举龙向西北方向拜三拜,然后把龙头放上,龙尾放下堆在一起。接着烧纸宝蜡烛及龙衣,再拜三拜,最后点燃草龙,并燃放起爆竹。

    古老传统保护刻不容缓

    南澳的舞草龙是当天上山割草,当天扎龙,当天舞龙,当天化龙,所有程序都是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的,这是区别于任何一个地方的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文化习俗。

   “舞草龙体现了古老的南澳渔民的社祭文化,承载着南澳渔民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近20年来,深圳地区渔民的生活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长期以来维护和支撑着渔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渔民传统的海上生活文化日益衰退,传统的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之村落户籍人口不断变迁,使得舞草龙活动赖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年轻人大多数不太热衷于这项民间艺术活动,使这一古老的渔民民间文化活动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拯救这一独特的渔民文化,南澳舞草龙活动得到市、区、街道各级领导的重视,并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南澳街道已经成立了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会从文化活动经费中拿出十多万元用于舞草龙活动的开展。

渔民们在舞龙

渔民们点燃草龙,并燃放起爆竹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谷少传实习生 林玲 文/图

 

 

 

   
渔民们在舞龙


渔民们点燃草龙,并燃放起爆竹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