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寻找神秘遗落的南江文化

[客家围堡一日游]


  作者:
记者 王俊
  来源:深圳特区报
 

寻找神秘遗落的南江文化

 在上月出版的《中国珠江文化史》中,南江文化被作为珠江文化的重要一环,单独列出来研究。

    然而,在广东,许多人只知有西江、北江、东江,甚至知道位于粤东的韩江,却不知有南江。南江在哪里?何谓南江文化?这样的地理名词和文化概念,对很多读者来说还比较陌生。

  探访珠江文化星座,南江文化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同时也是最神秘的一环。为此,本报记者上周专程前往粤西的云浮市,深入到与广西交界的郁南县、新兴县的村寨田野,去细心寻访南江文化遗落的痕迹,探索南江文化的历史真相,努力借此还原珠江文化的完整面貌。

  重拾南江文化的明珠

  从深圳向西北方向驱车近400公里,记者进入了由南江文化之都之称的云浮市郁南县地界。此前,记者从地图上了解,在云浮境内并没有一条名为南江的河流。那么南江之称又从何而来呢?这样的问题令记者在前往云浮的路上满怀疑窦。

  然而,在进入郁南县城的必经之路上,有座江畔小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座美丽的小镇依山傍水,坐落在一座秀美葱茏的山脚下,紧邻罗定江。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南江口。这个带有丰富信息的名字,成为记者寻访南江文化的最开始线索。

  “我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这里一直就叫做南江口,江岸边的一位老者向记者介绍说。在郁南县县志办,记者了解到,根据史料记载,南江口这个地名的确立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实早前的广东地图中都标明了南江的水路和名称,只是在后来易名为罗定江,南江名称被抹去,渐渐被人遗忘,县志办副主任江伟龙告诉记者。

  经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多次深入粤西考察证实,如今作为珠江支流的罗定江就是古时的南江。它发源于信宜县鸡笼山,流经信宜、罗定、云浮、郁南等县市,在郁南南江口镇流入西江。南江口这个地名的留存,以及一系列重要史料和遗迹,成为南江存在的有力证明。于是,一批专家呼吁应为南江正名,更令人兴奋的是,在南江流域内发现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专家们称之为南江文化

  清代学者范端昂在《粤中见闻》中说:西江东水源最长,北江次之,东江又次之,南江独短。他将南江列入广东四江之一。南江地处岭南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信之南,是广信通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的主干道。南江流域是古代岭南百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百越与汉族移民较早实现民族融合的地区之一。这种以贯通海陆丝绸之路、融合汉越文化为内涵,独具神秘魅力的文化形态,就是南江文化。

  去年刚刚成立的云浮市南江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李志伟对本报记者介绍说,南江文化的概念已非空中楼阁,文献资料、民风民俗和地下考古发现等众多材料证明,南江流域存在共同的文化特征:南江水系的语言基本相同,近于广州话,但与周围地区迥异;生活在南江水系的人同唱一种民歌,即连滩山歌;生活在南江水系的人,民居风格、生活习性相近,经济交往密切;南江流域的人同时崇拜盘古和龙母,这种双重信仰,体现出南江文化独特的山地与海洋文化融合的特征。

  南江文化乃百越文化遗存

  在郁南县连滩镇,记者有幸看到了当地居民表演的一种古代舞蹈——禾楼舞。当夕阳西下,河滩上点燃了熊熊篝火,在烟与火制造出的诡秘气氛中,一群舞者戴着面具,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手持火把,围绕着篝火亦歌亦舞,如痴如狂,一直持续到深夜。面具后那些低沉的呼喊和鬓角的汗珠,散发出一种雄健而纯朴的美。

  正在当地考察的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叶春生问记者:你不觉得这种舞蹈带着一种来自古代少数民族的神秘气息吗?记者点头称是。叶春生介绍说,这种禾楼舞被称为舞蹈,已有400多年历史。它和罗定尚存的芋氏古姓、当地人对冼夫人和河神龙母的崇拜等文化特征一样,都是百越文化的遗存或变异,构成了南江文化的重要源流。

  在云浮的乡村间行走,记者常可以听到当地人哼着不知名小曲徜徉而过。原来,南江流域流行连滩山歌,在信宜、罗定、郁南等地,古老的山歌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民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有采茶歌、龙舟歌、顺口溜、卖花歌、竹枝词等。在歌词里,方言中还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说明其流传已久。这些民歌仅初步整理出来的就多达上万首,足见其文化之盛。

  除了禾楼舞,南江文化还有许多亮点,如龙龛摩崖石刻、神滩庙遗址、学宫、文庙、光仪大屋、泷水民居、刘三姐遗迹、文塔,还有各种各样闻所未闻的奇特民俗、民间艺术、小吃、传说、风物、考古发现……多民族的物质遗产和口头文化遗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南江文化的独特风貌。

  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说:广东文化大多系于某条江河水域,广府文化主要系于西江水域,客家文化主要系于东江水域,而北方水域是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混合带,在这个基础上,南江流域所代表的古百越文化,与其他江的文化形成了交流融合,也使南江文化与传统西关的水乡文化形成了完美对接。

  主动融入广东大西关文化

  千年的历史沉淀,构成了南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中国珠江文化史》中,云浮被纳入了广东文化大西关的概念。古老的南江文化将如何承接这一历史使命?南江文化与传统的西关文化又将如何对接?带着疑问,记者继续深入到南江两岸的文化丛林中探个究竟。

  在郁南县连滩镇,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民居光仪大屋巍然耸立,气势非凡。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把这栋占地10亩的大屋叫清朝古堡。光仪大屋整体建筑呈四方形,用l米厚的围墙圈起来,内部结构五进五入,共有房36间。宅院里边有天井、晒场、厅堂、居屋和仓库,俨然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大屋在防火、防洪和防盗方面都做了周密的设计,体现当地百姓独特的生存智慧。

  在郁南县大湾镇,记者又见识了另外一种具有南江文化特征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些村落建筑群的布局基本上都有一个中心,如宗祠、社坛等,其他建筑零散分布,但又凝聚于一个中心,处处体现社会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步入古村落,遥遥望见镬耳墙鳞次栉比,建筑节奏舒缓、平和、开放,与光仪大屋步步为营的紧张气氛迥然不同。屋脊和山墙之上多有极具匠心的灰雕、木雕、壁画、脊饰等,题材多样、风格华丽。

  在大湾镇,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伟鹏对记者表示,南江文化只有主动融入广东大西关文化,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为树立南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品牌地位,云浮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南江文化艺术节,着手开展对南江文化资源的大普查,挖掘整理南江流域的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和风景名胜,加大对南江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发掘南江文化的人文历史内涵。

  曾任罗定博物馆馆长的文化学者陈大远对本报记者说,南江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它与这一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只要找到了这种适应性,它就会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他说:南江是岭南文化的脐带,理当把它和西江、北江、东江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南江人应该擂响铜鼓,吹起号角,跳起欢乐的歌舞,展示南江的新魅力、新形象、新记忆。

禾楼舞  演员

大湾民居

古老的禾楼舞

围屋(局部)

光仪大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大湾民居


古老的禾楼舞
 

 

 

东江文化交流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2